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之一,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一个巅峰。自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辉煌后,他将大量心血投入到建立一套完整的法治体系中。相较于前朝,明朝的法律在各行各业中都具有详尽的规定与管理,且对于罪犯的处罚相当严厉,毫不手软。法律体系的完善,使得社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实盘配资网站排名,但在明朝的近三百年历史中,商人们的铜钱走私问题却一直存在。它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更逐渐导致了明朝经济的崩溃,间接促成了朝代的覆灭。铜钱作为当时明朝的基础货币,其价值虽远低于黄金与白银,但为何大批商人依然甘冒风险,投入走私铜钱的行列呢?
1. 市场需求,海外渴求
初期的明朝,经过洪武与永乐两代帝王的英明治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书中称:“至其季年,威德远传,四方宾服,受朝贡的国家多达三十余国,国土的广袤远远超过汉唐盛世。”这一时期,明朝不仅国内繁荣,而且迎来四面八方的朝贡国。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便是在这一时期成功实现的,极大地向外界输出了明朝的文化与国威。围绕在明朝四周的附属国,纷纷对大明的强盛表示敬仰与向往,而这些国家的民众对大明出产的瓷器、茶叶等商品热衷程度更是超出想象。
对于那些国力微弱的小国而言,他们并不具备通过战争或其他方式直接从明朝获取这些珍贵商品的能力,因此只能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进行购买。由于外国的货币与明朝并不通用,想要购买商品的这些国家不得不选择使用中国的铜钱。史书记载:“爪哇国使用中国历代铜钱,锡兰国特别钟爱中国铜钱,珠宝与铜钱相互交换。”此外,由于某些周边国家政权不稳,旧朝廷所发的货币常常在新政权下无法使用,为了应对货币贬值带来的不稳定,这些小国的百姓常常储备一些可靠的货币,而大明铜钱由于其稳定性与通用性,成为了这些国家人民的首选。类似于今天一些拉美国家的居民,面对外来游客时,通常只收美元。
展开剩余77%2. 商人逐利,纷纷涉足走私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推崇“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将商人视为社会最底层,甚至将他们视为“下九流”的一部分。这种对商人的蔑视心理,使得商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反弹。对于财富的渴望,也成为了这些商人用来证明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当这些商人得知大明铜钱在海外的市场需求后,他们纷纷投身走私,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尽管明朝政府有着严格的海禁政策,甚至明确规定“片甲不下海”,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然而商人们为了获取铜钱的高额利润,还是铤而走险,开始大规模走私。
这种走私行为日益猖獗,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浙商和闽商,他们不仅建立了庞大的走私商队,还和海盗勾结,以保驾护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走私利益链。尽管政府出台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像《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凡将铜钱、铁货、军需、布匹等私运至境外,私出海者,杖刑百次,货物船只一并充公。”但铜钱走私依然屡禁不止,商人们为了追逐高额利润,甘愿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进行非法交易。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3. 外国铸铜技术薄弱,难以仿制
有一个疑问可能会在我们心中产生:既然外国市场如此需求大明的铜钱,为什么这些国家不自己铸造呢?答案很简单——他们无法做到。首先,尽管当时并没有先进的假币排查技术,然而外国的铸铜技术远不如明朝发达。据明朝学者陆容在《菽园杂记》中的记载,当时铸造铜钱所需的铜矿量、燃料消耗和人工成本之高,使得普通国家根本无法负担。单是一个铜料的铸造过程,就需要大量的铜矿、炭火和工人进行长时间的高温熔炼,整个过程耗时六天六夜,经济与人工成本都极其昂贵。而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更是根本无法开采铜矿,铸造铜钱。因此,这些国家只能依赖明朝走私的铜钱。
综上所述,由于外国铸铜技术的落后及自然资源的匮乏,许多国家只能通过明朝的走私商人获取所需的铜钱。这进一步推动了明朝铜钱走私业的扩张,形成了明朝后期铜钱走私的严峻局面。
铜钱流失导致社会混乱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稳定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是维系国家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础。正如管子所言:“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物贵由乎钱多,多则轻,轻则作法而敛之使重。”然而,明朝后期铜钱大量流失,直接导致了货币贬值,甚至社会的整体动荡。虽然金银在封建社会是高价值的货币,但在市场上,大多数百姓还是使用铜钱。因此,铜钱的流失意味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急剧恶化。当百姓无法得到铜钱购买生活必需品时,社会秩序开始崩塌,民众的愤怒与不满情绪也在不断升温。
暴力打击走私货币造成海防混乱
明朝时期的海禁政策,要求民间不得私自与海外进行贸易,而官方则通过郑和下西洋等活动进行外交与贸易。然而,海禁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民间强烈的反弹,尤其是沿海的商人和百姓,他们通过走私的方式获得铜钱等商品,最终酿成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矛盾最终为倭寇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倭寇不仅仅是日本武士阶级的海盗,越来越多的明朝百姓因无法从事合法贸易,选择加入倭寇行列,甚至与外来的日本武士共同作恶。这种现象加剧了明朝海防的困境,导致了大量的财政支出用于打击海盗和强化海防,进一步加速了国家的衰败。
结语
尽管铜钱在大明时期并不被认为是与金银同等价值的货币,但它作为封建王朝经济体系的基础,承载着巨大的价值与作用。明朝政权在面对铜钱走私的困扰时,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反而通过更加严苛的法律与海禁政策加剧了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铜钱走私风潮的蔓延。明朝的衰落正是这样从细节处积累的,不断破裂的经济与社会机制最终引发了朝代的崩溃。
发布于:天津市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